改革开放以来,我国畜牧业得到了长足发展,畜牧业生产水平不断提高,主要畜产品产量持续二十多年快速增长,畜牧业已成为我国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,也是农民增收的亮点。1985年和1990年我国禽蛋和肉类产量分别跃居世界第一位,成为世界上畜牧业生产大国。2004年我国肉类总产量达7244.8万吨,禽蛋2723.7万吨,奶类2368.4万吨,绵羊毛37.4万吨。到2004年底,我国畜牧业总产值突破1万亿元大关,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33.6%。2004年,我国人均肉、蛋、奶占有量分别达到56.0千克、21.1千克和18.3千克,分别比1980年增加42.9千克、18.5千克和16.9千克,人均肉类占有量已经超过世界平均水平,禽蛋占有量达到发达国家平均水平。目前,我国畜牧业已进入新的发展阶段,呈现以下几方面的明显特点。
(一)结构调整步伐加快,生产结构进一步优化。近几年,猪肉和禽蛋的增速放慢,牛羊肉和奶类的增速则保持较高水平。1998-2004年,猪肉和禽蛋产量的年平均增长速度已由1980-1998年的7.1%和12.1%下降到3.2%和5.1%,而牛肉、羊肉和牛奶产量的年均增速则分别达到5.9%、9.3%和22.7%;2004年生猪、肉牛、肉羊的出栏率分别达到132.6%、37.3%和83.2%。1980年至2004年的24年间,我国肉类生产结构有了很大的改变。2004年我国猪肉产量占肉类总产量的比重由1980年的94.1%下降到64.9%,禽肉的比重由5.1%上升到18.7%,牛羊肉的比重由5.6%上升到14.8%。